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書籍簡介
〖像象管見〗九卷。明錢一本(1539-1610)撰。此書不取京房、焦贛諸說,又不取陳摶、李之才之義。唯即卦、爻以求象,即象以明人事,故名。大旨以為由辭得象,而后無懸虛說理之病;知象為像,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學。深辟言象遺理,言理遺象,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為象之弊。認為象為天道,像其象者盡人合天之道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乃據《周易》卦爻以索求《易》象,推明人事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一本研究《六經》,尤邃于《易》。是書不取京、焦、管、郭之說,亦不取陳摶、李之才之義,惟即卦爻以求象,即象以明人事,故曰《像象》。
錢一本字國瑞,號啟新,江蘇武進入。萬歷十一年(1583)進士,除廬陵知縣,征授御史,出按廣西。后以言直被斥為民,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。著有《像鈔》、《四圣一心錄》、《范衍》等。《明史》卷二百三十一有傳。一本罷歸以后,潛心六經,尤深于《易》,與顧憲成等分主東林講習。積二十余年成此書,亦言《易》象之書。不取京、焦、管、郭之說,也不取陳傳、李之才之義,惟即卦爻以求象,即象以明人事。象者天道,像其象者,盡人保天道之意,故名《像象》。大旨謂由辭得象,而后無虛玄說理之病;知象為像,而后有神明默成之學。對于言象遺理、言理遺象、仿佛其象而仍不知所以為象之弊加以批評。此書為明代《易》學著作中為篤實近理之作。有明刊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作者簡介
錢一本(1546年-1617年),武進(今江蘇常州)人,字國端,號啟新,明朝學者,武進人。萬歷十一年進士。除廬陵知縣,征授御史。入臺即發原任江西巡按祝大舟貪墨狀,大舟至遣戍。已,論請從祀曹端、陳真晟、羅倫、羅洪先于文廟。出按廣西。萬歷十一年進士,任廬陵知縣,授福建道御史,曾劾江西巡按祝大舟,又劾張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,因上《論相》《建儲》二疏論政弊,觸怒神宗,被削職為民。歸筑經正堂,潛心六經及濂洛諸書,尤精于《易》,學者稱啟新先生。其學忌談本體,以工夫為主。與顧憲成分主東林書院講席,為“東林八君子”之一。天啟初追贈太仆寺卿。著有《像象管見》九卷、《像抄》六卷、《續像抄》二卷、《四圣一心錄》六卷、《范衍》及《遯世編》等。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四庫提要
【臣】等謹案:《像象管見》九卷,明撰。一本字國瑞,武進人,萬歷癸未進士,官至福建道監察御史,以建言罷歸。天啟初,追贈太僕寺卿。事跡具明史本傳。一本研究六經,尤邃於易。是書不取京、焦、管、郭之說,亦不取陳摶、李之才之義,惟即卦爻以求象,即象以明人事,故曰像象。象者天道,像其象者,盡人合。大旨謂由辭得象,而後無虛懸說理之病;知象為像,而後有神明默成之學。而深闢言象遺理,言理遺象,彷彿其象,而仍不知所以為象之弊。雖間有支蔓,而篤實近理者為多。自稱用力幾二十年,亦可謂篤志矣。
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點校信息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3冊?經部27?易類
《讀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齋讀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華,號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萬歷十一年(1583)進士,歷官御史,謫廣東布政司...
《執象易注》介紹 本書為網絡轉載,未找到作者姓名,如您有此佳作版權,還望與我們聯系 網址地址:https://www.xshiqi.com/ 《執象易注》目錄 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
周易參義十二卷。元梁寅撰。寅字孟敬,新喻(今屬江西)人。元末明初經學家。世業農,家貧。寅自力于學,淹貫百家。元末召集慶路儒學訓導,以親老辭。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。十二卷。《詩禮堂全集》本。此書解《易》,專主《十翼》之義,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編經傳次序,悉依王弼舊本,而冠以讀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集傳〗八卷。元龍仁夫撰。仁夫字觀復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薦為江浙儒學副提舉,辭而不就,...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義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要義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華父,號鶴山,邛州蒲江(今屬四川)人,慶元進士,官至資政殿大學士,...
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以《十翼》為孔子所作,學《易》者當以此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《周易孔義》之名,別加纂集;所錄古今《易》說無...
《周易像象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像象述〗五卷。明吳桂森撰。吳桂森字叔美,江蘇無錫人。曾隨顧憲成、高攀龍講學于東林書院。又于萬歷三十八年(1610)從師錢一本學《易...
《周易集說》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和《四庫全書》中。四 庫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則分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經說》《象辭說》《彖傳 說》《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