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博士,為北宋著明教育家,與孫宸、石介并倡“以仁義禮樂為學”,合稱“宋初三先生”;天隱號茅岡,浙江桐廬人,博學能文,嘉□中曾主講邑中書院。—仁宗皇□、至和間,胡氏受命主講太學,每日為千余士子講授《周易》,天隱遂記其師說,編成此書。胡氏講《義》,認為變易之道,天人之理也。以天道而言,則陰陽變易而成萬物,寒暑變易而成四時,日月變易而成晝夜;以人道而言,則得變易而成吉兇,情偽變易而成利害,君子小人變易而成治亂。其解唯取“易”的“變易”一義立說,重在闡明人生吉兇消長之理,進退存亡之道,以教授人們修身養性治國的方法,所說不雜釋、道,僅在于倡明儒理。開宋代以來以義理說《易》的先河,尤為理學家所宗。邵伯溫《聞見前錄》記載程頤與謝□書,其言:讀易應當先讀王弼、胡瑗、王安石三家,足見其說深受世人所重,程頤作《易傳》,其說即多本于胡氏。《末史·藝文志》載胡氏著作有二:《易解》十卷及《周易口義》十卷,實為誤注—書為二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謂,胡氏講授之余,欲成著述而未果,后由其門人倪天隱記述而成,因非其師親手所著,故名之為“口義”,或稱《易解》,實際上并無二書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及明、清兩代單刻本行世。
宋倪天隱據胡瑗講解記錄撰成,因而以“口義”命名,又稱《易解》。全書十二卷。選取《周易》“易”之“變易”一義立說,重在講述人生吉兇消長之理、進退存亡之道,以教人修身治國之方。其卷首《發題》云:“蓋變易之道,天人之理也。其書以義理為宗,程頤《易傳》多引胡瑗之說,數次言及“予聞之胡先生曰”;朱熹《語類》稱:“胡安定(學者稱胡瑗為安定先生)《易》分曉正當。”可見其書在宋代已為以義理說《易》之宗。
胡瑗(993年—1059年),字翼之,泰州如皋(今江蘇如皋)人。 北宋時期學者,理學先驅、思想家和教育家。生于淮南東路泰州如皋縣寧海鄉胡家莊,后遷居如城嚴家灣。 [1] 因祖居陜西路安定堡,世稱安定先生。和孫復、石介并稱“宋初三先生”。提倡“以仁義禮樂為學”,講求“明體達用”,開宋代理學之先聲。先后主持蘇、湖兩州州學,所創“經義”、“治事”兩齋,為高等學校分系分科的開端。慶歷二年至嘉祐元年歷任太子中舍、光祿寺丞、天章閣侍講等。
嘉祐三年(1058)因病赴臨安其長子胡志康處頤養,離京時,送行者百里不絕。次年病故,謚文昭,葬于浙江烏程。如皋胡家莊有衣冠冢。著有《尚書全解》《春秋要義》《周易口義》《皇祐新樂圖記》等。
【臣】等謹案:《周易口義》十二卷,宋倪天隱述其師胡瑗之說也。瑗字翼之,泰州如皋人。用范仲淹薦,由布衣拜校書郎,歷太學博士,致仕歸。事跡具宋史本傳。天隱始末未詳。葉祖洽作陳襄行狀,稱襄有二妹,一適進士倪天隱,殆即其人。董(缺字)嚴陵集載其桐廬縣令題名碑記一篇,意其嘗官睦州也。其說易以義理為宗。邵伯溫聞見前録記程子與謝湜書,言讀易當先觀王弼、胡瑗、王安石三家。三原劉紹攽周易詳說曰:朱子謂程子之學源於周子,然考之易傳,無一語及太極。於觀卦彖辭云:予聞之胡翼之先生,居上為天下之表儀。於大畜上九云:予聞之胡先生曰:天之衢,亨。誤加何字。於夬九三云:安定胡公移其文曰:牡于頄,有兇。獨行遇雨,若濡,有慍。君子夬夬,無咎。於漸上九云:安定胡公以陸為逵。考伊川年譜,稱皇祐中游太學,海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敎導,得先生所試,大驚,即延見,處以學職,意其時必從而受業焉。世知其從事濂溪,不知其講易多本於翼之也。其說為前人所未及,今核以《程傳》,良然。
《朱子語類》亦稱胡安定易分曉正當,則是書在宋時固以義理說易之宗也。宋志載瑗易解十卷,周易口義十卷。朱彝尊經義考引李振裕之說云:瑗講授之餘,欲著述而未逮,其門人倪天隱述之,以非其師手著,故名曰口義。後世或稱口義,或稱易解,實無二書。其說雖古無明文,今考晁公武讀書志亦云:胡安定易傳,蓋門人倪天隱所纂,非其自著,故序首稱先生曰。其說與口義合,而列於易傳條下,亦不另出口義一條。然則易解、口義確為一書,宋志誤分為二明矣。
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8冊?經部02?易類
清)朱軾撰《周易傳義合訂》全文在線閱讀[/caption] [清]朱軾撰《周易傳義合訂》介紹 〖周易傳義合訂〗十二卷。清朱軾(1665—1736)撰。軾字若瞻,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《御定易經通注》基本介紹 書名:《御定易經通注》、《易經通注》 作者:【清】勅大學士傅以漸、【清】日講官曹本榮 卷數:九卷,四卷 年代:順治十五年十月 《御定易...
《周易象辭》·二十一卷、附《尋門馀論》·二卷、《圖書辨惑》·一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四庫提要國朝黃宗炎撰。宗炎字晦木,馀姚人。宗羲之弟也。其說《易》力辟陳摶之學。...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剛主,號怒谷,河南蠡縣人。康熙舉人,曾游學南北,與萬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學士。師承顏元之學,時稱“顏李學派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7冊?經部01?易類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〖古周易訂詁〗十六卷。明何楷撰。楷字玄子,福建漳州人。天啟五年(1625)進士,崇禎間遷工科給事中,唐王時為禮部尚書。博綜群書,尤邃于經學。著有《詩經世本古義》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。十二卷。《詩禮堂全集》本。此書解《易》,專主《十翼》之義,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編經傳次序,悉依王弼舊本,而冠以讀...
《周易像象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像象述〗五卷。明吳桂森撰。吳桂森字叔美,江蘇無錫人。曾隨顧憲成、高攀龍講學于東林書院。又于萬歷三十八年(1610)從師錢一本學《易...
[南宋]朱熹撰《周易本義》說明: 《周易本義》為朱熹著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別號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滄州病叟等。天資聰慧。十四歲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