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《周易集解》又名《孫氏周易集解》
依據版本:粵雅堂叢書
作者:清.孫星衍
此書成于嘉慶三年(1798)。自序稱,自王弼以老莊之學注《易》,古學失傳;自唐用王弼注本作《正義》,而古注散伙,鄭玄《易》學遂微。唐代李鼎祚集子夏以下傳注.名曰 《周易集解》。而漢魏易說,時時見于古書傳注以及史微《周易口訣義》中。因以李氏《周易集解》合于王弼注本,又采集書傳所載馬融、鄭康成諸人之注,及《周易口訣義》中古注,附于具后。凡《說文》、《釋文》所引經文,異字異音,附見本文,命曰《周易集解》。務使漢人師說,不致淹沒。書中稱“解”者,指李鼎祚所輯;稱“注”者,指王弼所注,稱“集解”者,則出于個人自采。對于魏伯陽《參同契》、偽關朗《易傳》、宋陳搏所集偽《子華子》戴九履一,河圖之學-先天太極之說,皆不采取。以為來人言《易》,繁而寡要;稱楊惠棟所作《周易述》、《易例》,《易漢學》諸書,實出于唐宋諸儒之上。
唐李鼎祚撰有《周易集解》一書,收錄漢魏三十幾位易學大家的注解,不只保留了漢易的大略,也是研究漢易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。
孫星衍則在李鼎祚的基礎上另撰《周易集解》,原書將其所收錄的注解與李鼎祚集解和王弼注并列。本電子書所收錄的粵雅堂叢書本則只擷取孫星衍自己的集解,另成一書,名《孫氏周易集解》。因此,若欲觀原書,只需將此本和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以及王弼注合在一起即可。
孫星衍字淵如,號季逑,陽湖人,乾隆五十二年進士第二名。跋云:「既壯,折節讀書,習篆籀古文聲音訓故之學。」先生也是清代著名藏書家、金石家,精經史及文字訓詁之學。
注:缺失以下內容:附錄一 孫氏傳略
附錄二 著錄版本
附錄三 提要序跋
附錄四 孫氏易學考辨
《周易集說》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和《四庫全書》中。四 庫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則分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經說》《象辭說》《彖傳 說》《爻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
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楊氏易傳〗二十卷。南宋楊簡(1141-1225)撰。簡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進士,官富陽主簿,會陸九淵,問答有契,遂定師徒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[宋]趙善譽撰《趙氏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趙善譽撰。善譽字靜之。釋經之作。是書流傳不廣, 故 《經義考》 稱已佚。今有 《四庫全書》據 《永樂大典》輯成本,但缺豫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解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四庫全書 作者: 唐李鼎祚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不祥...
清)惠棟撰《周易述》介紹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為清初《易》漢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...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
《仲氏易》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