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易經(jīng)注解 | 作者:惠棟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書籍摘要:清)惠棟撰《周易述》介紹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為清初《易》漢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(jīng)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(jīng)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好”。此書主旨,亦在...
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?;菔蠟榍宄酢兑住窛h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(jīng)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(jīng)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好”。此書主旨,亦在發(fā)揮漢儒之學,以荀爽、虞翻為主,而參以鄭玄、宋咸、干寶諸家之說,融會其義。卷1至21皆訓釋經(jīng)文,其中缺下經(jīng)14卷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兩傳。卷22、23為《易微言》、皆雜抄經(jīng)典論《易》之文,以備參考。其體例先列經(jīng)文,次為惠氏自“注”,注后為惠氏自“疏”。對漢儒所謂“互體”、“卦變”、“半象”、“兩象”、“納甲”、“納音”、“爻辰”、“卦氣”、“六日七分”等說,倍加推崇,一一考究本原,推闡考證,引據(jù)古義,懼有根底。清代學者認為,自王弼《周易注》行世,漢學遂絕,宋元諸儒各以意見揣測,去古漸遠。其中言象數(shù)者,又岐為圖書之說,其書愈衍愈繁,漸失本旨。惠棟能從漢學入手,推究其本,征引有據(jù),遠勝于空談說經(jīng)者,為清人經(jīng)傳新疏中的重要著作,也是惠氏《易》學的代表作。原書目錄40卷,其第24至40卷為《易大義》、《易例》、《易法》、《易正訛》、《明堂大道錄》、《□說》,皆有目無書。實為惠氏未竟之書,歿后由門人以未定殘稿刻版行世。后丁晏有《周易述傳》、李林松有《周易述補》,補其所缺。有乾隆二十五年(1760)盧氏刻本,《四庫全書》本,23卷,末2卷為《易微言》,阮氏《后清經(jīng)解》本21卷,另有清刻本多種。去末2卷,1989年天津古籍書店影印《皇清經(jīng)解》本。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(wǎng)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(wǎng)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(chuàng)作年代: 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??滴豕镂催M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(shù)十年究心《...
《周易本義通釋》為對易經(jīng)的注釋書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書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書據(jù)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諸家《易》解,互相發(fā)明,初名《精義》...
[清]翟均廉撰《周易章句證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章句證異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舉人,官內(nèi)閣中書舍人。是書取《周易》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(jīng)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
《周易本義集成》元熊良輔撰。12卷。良輔字任重,號梅邊。南昌人,生平不詳。此書主要輔翼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但也有不少地方與朱意不同。收入《通志堂經(jīng)解》、《四庫全書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綿莊,號青溪,上元人。是編因桐城方苞《緒論》,以六條編纂諸家之說。一曰正義,諸說當於《經(jīng)》義者也。二曰辨正,訂異同也。三曰通論,謂所論在此而...
厚齋易學》·五十二卷(永樂大典本) 宋馮椅撰。椅字儀之,一作奇之,號厚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馮去非傳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書詩語孟輯說》等書,...
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楊氏易傳〗二十卷。南宋楊簡(1141-1225)撰。簡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進士,官富陽主簿,會陸九淵,問答有契,遂定師徒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(shù)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