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之義在于爻,爻畫有剛有柔,因剛柔之畫而立之象,即因剛柔之畫而系以辭,其道先在于‘辨畫’,故以為名。此書認為一卦之義在于爻,爻畫有剛有柔,因剛柔之畫而立之象,即因剛柔之畫而系以辭。其道先在于辨畫,故以“辨畫”為名。其末有輯圖一卷,就朱熹舊圖而略為損益之。
連斗山,清初安徽穎州 (今安徽阜陽) 人,字叔度。著有《周易辨畫》 四十卷,專主以卦畫說經。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另著有《周官精義》十二卷。生卒年不詳,生平事跡不詳。
《周易辨畫》四十卷,國朝連斗山撰。斗山字叔度,潁州人。是書大旨謂一卦之義在于爻,爻畫有剛有柔,因剛柔之畫而立之象,即因剛柔之畫而繫以詞。其道先在于辨畫,故以為名。末有輯圖一卷,則即朱子舊圖而略為損益之。其說專主卦畫立義,如屯之大象云:四偶以次條列如絲,中貫一奇如梭,上互艮手,下動震足,如織絍然。經綸之象,未免穿鑿太甚。然其逐卦詳列互體,剖析微渺,亦頗有合于精理者。蓋即爻論爻,乃能以易詮易,雖間有附會之失,而錯綜變化之本旨,猶可藉以參觀。固與高談性道,以致惝恍無歸者,尚較有實際焉。
乾隆四十四年八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
[清]張烈撰《讀易日鈔》書籍介紹 [清]張烈撰《讀易日鈔》作者簡介 張烈,出生于公元一六二三年左右至一六八六年左右,字武承,順天大興人少聰穎,讀書目數行下。約生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〖葉八白易傳〗(一名《八白易傳》)十六卷。明葉山(1504-?)撰。葉山字八白,里籍不詳。據作者自序;十歲始讀《周易》,越十年能壓學究語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...
《周易集說》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和《四庫全書》中。四 庫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則分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經說》《象辭說》《彖傳 說》《爻...
明魏濬撰。濬字蒼水,松溪人。萬歷甲辰進士。官至右僉都御史,巡撫湖廣。內容簡介易義古象通八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是書前有《明象總論》八篇,一曰《原古象》二曰《理傳象...
書籍簡介 南宋董楷撰。十四卷。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此書將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和朱熹《周易本義》合為一帙,并采輯程、朱論《易》之說別見他書者作為附錄,故題曰《傳義附錄...
[明]胡廣等奉敕纂《周易傳義大全》介紹 〖周易大全〗二十四卷。明胡廣(1370—1418)等奉敕纂。胡廣字光大,號晃魔,江西吉水人。建文二年(1400)舉進士第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存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48冊?經部42?易類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時...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庫...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剛主,號怒谷,河南蠡縣人。康熙舉人,曾游學南北,與萬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學士。師承顏元之學,時稱“顏李學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