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紫巖易傳〗十卷。宋張浚(1097—1164)撰。浚字德遠,號紫巖,四川綿竹人。徽宗時及進士第,建炎三年(1129)任知樞密院事,力主抗金,被任為川陜宣撫處置使。紹興四年(1134)再任樞密,次年為宰相。秦檜執政,遭排斥,宋金議和,浚連上五十疏反對,后完顏亮攻宋,得重新起用,封魏國公,率謚忠獻。此書取其自號為名,據其曾孫張獻之跋,張氏早年曾潛心于《易》學研究,并為之作《傳》,前后凡兩易其稿,紹興二十八年(1158)始由其曾孫獻之錄成定稿。一至九卷為正文,末卷為《讀易雜記》。凡其說解,頗為簡約,天道與人事并重,《四庫全書總目》稱其“凡說陰陽、動靜皆適于義理”。《雜記》包括“乾坤說”、“論乾坤剛柔”、“論九六”等部分,說解多采劉牧,而論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尤其如此。是書雖非出名儒之手,但對于考證兩宋交替之際《易》學的發展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及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
張浚(1097年8月11日~1164年8月28日夜 ),字德遠,世稱紫巖先生。漢州綿竹縣(今四川省綿竹市)人。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、學者。
宋徽宗政和八年(1118年),張浚登進士第,歷樞密院編修官、侍御史等職。苗劉之變時,約呂頤浩、張俊、韓世忠等勤王復辟有功,除知樞密院事。建炎四年(1130年),提出經營川陜建議,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。在川陜三年,雖于富平之戰中大敗,但他訓練新兵,任用劉子羽、趙開、吳玠等人,也使江淮也賴以安寧。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,都督諸路軍馬。部署沿江、兩淮諸軍防御,并謀求北伐。淮西軍變后引咎求罷。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,謫居十余年。金帝完顏亮南侵時再獲起用,奉命督師北伐。雖初戰告捷,但因部下將領不和,于符離之戰大敗。旋即再相,視師淮上,積極部署抗金措施,不久又為主和派排去。
隆興二年(1164年)八月,張浚病逝,享年六十八歲,累贈太師,謚號“忠獻”。著有《紫巖易傳》等。近人輯有《張魏公集》。
紫巖易傳十卷,宋張浚撰。紫巖者,浚自號也。其曾孫獻之跋云:忠獻公潛心於易,嘗為之傳,前後兩著稿,親題第二稿云。此本改正處極多,紹興戊寅四月六日某書,始為定本矣。獻之嘗繕録之,附以讀易集說,通為十卷,藏之於家。據此,則集說一卷,似獻之所續附者。然考獻之是跋,在嘉定庚辰,而朱子作浚行狀,已稱有易解及集說共十卷,則獻之特繕録而已,未嘗編次也。其書立言醇粹,凡說隂陽動靜,皆適於義理之正,末一卷即所謂集說。胡一桂議其專主劉牧,今觀所論河圖,信然。朱子不取牧說,而作浚行狀,但稱尤深於易、春秋、論、孟,不言其易出於牧,殆諱之歟?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0冊?經部04?易類
【本站地址】:https://yijing.taijidian.cn/2459.html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《御纂周易折中》簡介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書共計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詔編纂、對近代易學影響深遠的易學大家李光地總裁修訂、四十九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程氏易傳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周易程氏傳、伊川易傳 參校版本: 作者: 北宋程頤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傳撰。30卷。王宗傳字景孟,寧德(今福建寧德縣)人,一說臨安(今浙江臨安縣)人。其書唯憑...
[宋]項安世撰《周易玩辭》書籍介紹 十六卷,宋項世安著。書成于嘉泰二年(1202年)。本書專門闡釋《周易》象辭。南宋慶元年間,項安世謫居江陵,杜門不出,專攻四書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[清]翟均廉撰《周易章句證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章句證異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舉人,官內閣中書舍人。是書取《周易》...
《周易本義通釋》為對易經的注釋書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書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書據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諸家《易》解,互相發明,初名《精義》...
[明]胡廣等奉敕纂《周易傳義大全》介紹 〖周易大全〗二十四卷。明胡廣(1370—1418)等奉敕纂。胡廣字光大,號晃魔,江西吉水人。建文二年(1400)舉進士第...
周易尚氏學內容簡介: 《周易尚氏學》是對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紀》全文的注釋。作者繼承象數學的傳統,認為《易》辭皆觀象而累,故重在以象釋《易》。除了依據《易傅》所取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