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在知非易則非心,非心則非易,易則吉,非易則兇,可見其書大旨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略抄自高氏《周易孔義》而小有刪改。全書闡釋《易》旨,兼取朱熹、陸九淵之學,以“學《易》以檢心”為主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詮解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《自序》云:‘其知易知其能簡能,易簡而天下之理得。’
高攀龍(1562年 – 1626年),字存之,又字云從,南直隸無錫(今江蘇無錫)人,世稱“景逸先生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思想家,東林黨領袖,“東林八君子”之一。著有《高子遺書》12卷等。
萬歷十七年(1589年)中進士。后遇父喪歸家守孝。萬歷二十年(1592年)被任命為行人司行人。萬歷二十二年(1594年),高攀龍上疏參劾首輔王錫爵,被貶廣東揭陽典史。
萬歷二十三年(1595年),高攀龍辭官歸家,與顧憲成兄弟復建東林書院,在家講學二十余年。天啟元年(1621年),高攀龍重獲起用,被任命為光祿寺丞。歷任太常少卿、大理寺右少卿、太仆卿、刑部右侍郎、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。
天啟六年(1626年),崔呈秀假造浙江稅監李實奏本,誣告高攀龍等人貪污,魏忠賢借機搜捕東林黨人。該年三月,高攀龍不堪屈辱,投水自盡,時年六十四歲。
崇禎初年(1628年),朝廷為高攀龍平反,贈太子太保、兵部尚書,謚“忠憲”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二十三冊經部十七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庫...
《周易本義通釋》為對易經的注釋書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書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書據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諸家《易》解,互相發明,初名《精義》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書》本。據《宋史》記載,郭雍之父忠孝受業于程頤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沒后,其書散佚,雍則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《周易本義集成》元熊良輔撰。12卷。良輔字任重,號梅邊。南昌人,生平不詳。此書主要輔翼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但也有不少地方與朱意不同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、《四庫全書...
《日講易經解義》,十八卷,《筮儀》一卷,《朱子圖說》一卷,[清]牛鈕等撰,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內府刻本。半頁9行,每行18字。大黑口,四周雙邊,雙魚尾。...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訣義》簡介 〖周易口訣義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詳,據《崇文總目》載,知為河南人,《直齋書錄解題》考其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定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解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四庫全書 作者: 唐李鼎祚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不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