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過】上六 過⑴涉⑵滅⑶頂⑷,兇⑸,無⑹咎⑺。
【譯】上六?過分地用腦力閱讀學習,人就會掉頭發,變為禿頂,表面雖不好看,但不是遭遇了病災。
注釋:⑴“過”過分。《呂氏春秋·務本》:“主雖過與,臣不徒取。”
? ? ? ⑵“涉”涉獵。指閱讀學習。《后漢書·仲長統傳》:“博涉書記。”《漢書·賈山傳》:“所言涉獵書記,不能為醇儒。”
? ? ? ⑶“滅”本義:消滅;滅亡。又沒也。《易·大過》過涉滅頂。
? ? ? ⑷“頂”表示與人頭有關。本義:人頭的最上端。如:頭頂;禿頂。《說文》顚也。《廣韻》頂?,頭上。《揚子·方言》顚頂,上也。
? ? ? ⑸“兇”不好。(例如:“兇年”即為‘收成不好’。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于是關中為沃野,無兇年,秦以富強,卒并諸侯。”“年”收成。《史記·孝文本紀):“有異物之神見于成紀,無害于民,歲以有年。”)
? ? ? ⑹“無” 不,表示對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臣是以無請也。”
? ? ? ⑺“咎”遭災。《呂氏春秋·用民》:“愛利之心息,而徒疾行威,身心咎矣。”
?
【大過】上六 象曰 過涉之兇,不可⑴咎也。
【譯】象“過分地用腦力閱讀學習。”形成的“表面不好看,”是說不可能是遭遇了病災。
注釋:⑴“不可”不可能,不可以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學不可以已。” ?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