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譯文】《易經》沒有思緒,沒有舉止行為,安靜不動,用心推論研究就能如愿地了解天下的事情,編撰者不是天下知識最淵博的人,那怎么能夠達到如此程度呢?
注釋:(1)“無”沒有?!盾髯印しㄐ小罚骸盁o內人之疏,而外人之親?!?/span>
(2)“思”思想,思緒,心情。亦指構思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:“晻晻日欲瞑,愁思出門啼。”
(3)“為”假借為“偽”。做,作,干,搞?!对娊洝ね躏L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,尚無為?!保ㄗ鳛椋核魉鶠?;行為(舉止行動)。)
(4)“寂”安靜。《康熙字典》【廣韻】靜也,安也?!疽住だM辭】無思也,無爲也。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
(5)“然”助詞。用在形容詞后,表示狀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。則苗浡然興之矣?!?/span>
(6)“感”動心(動用心思。動:使用。如:大動干戈。);推究(推論研究。)。《說文解字》動人心也?!犊滴踝值洹贰驹鲰崱扛褚?,觸也。(“格”推究?!抖Y記·大學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?!保?/span>
(7)“而”表示順接,即連接的兩部分在意義上是并列、承接或遞進關系。可譯作:就,并且,有時也可不譯?!盾髯印駥W》:“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?!?/span>
(8)“遂”如愿;順從?!对娊洝げ茱L·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遂其媾?!?/span>
(9)“通”明白,了解?!稘h書·卷七二·王吉傳》:“今使俗吏得任子弟,率多驕驁,不通古今?!?/span>
(10)“故”事;事情?!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罢巡畣柤夜?,盡對?!?/span>
(11)“至”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。猶言最好、最高、最大?!肚f子·逍遙游》:“至人無己?!?/span>
(12)“神”指知識淵博或技能超群的人。 王嘉《拾遺記·后漢》:“京師謂康成為‘經神’。”
(13)“其”代詞。那。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即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。”?
(14)“孰”疑問代詞。什么,怎么。《論語?為之》:“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,孰為夫子?”?
(15)“與”語氣詞。表疑問或反詰?!墩撜Z·學而》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聞其政,求之與?抑與之與?”?
(16)“于”介詞。至,到?!渡袝a》:“栗栗危懼,若將隕于深淵?!?/span>
?
?
?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